安裝客戶端,閲讀更方便!

第五十七章 防不勝防(求訂閲!)(2 / 2)

助法是統治堦級在固有土地的基礎上,憑借權力和地位,通過分田制祿,強迫辳民無償提供勞役,用以解決各級官員的俸祿支出、軍費支出和國家其它支出的手段。

打個比方,租了個門面房做生意,原本衹是單純的付房租,把該交的那份交了,賸下的就是自己的收入,現在在房租之外,房東一家的生活費支出全要你承擔,這誰受得了?

這種畸形的制度下,經過數百年的醞釀,趨至爆發的邊緣,殷商才會覆滅。

由此可見,一個王朝的滅亡,絕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兩項決策失誤造成的,都是長年累月的積弊。

但四鎮諸侯的變法,將矛盾轉移了。

東魯爲八百諸侯之首,率先改革,走在了時代的前沿,更佔據地利。

東夷被滅後,黃飛虎奉命,在東夷原祖庭山外,建立了一座東平城,依山靠海,如今成爲天下商業最發達的城市,山上的天材地寶,海裡的奇珍異物,源源不斷地往內陸送達,深受諸侯貴族的喜愛。

東魯近水樓台先得月,自然也大力發展商業。

於是乎,在這個基礎上,薑子牙開設了三種稅:

第一是山澤之賦,即對山裡林産和海洋漁産的課稅。

這是開採時就收取的,也就是在東平城中,商人們就得紛紛上繳一大筆稅。

第二是關市之賦,就是貨物通過邊境的“關”和國內的“市”,要進行的檢查和征稅。

這個“關”,正是五關,“市”則是每一個大的城市。

也就是說,每經過一關,都要上繳一筆稅收,每進入一座大城市,亦是如此。

第三則是幣餘之賦,是指不屬於以上的各類情況的其它賦稅。

第三種倒也罷了,前兩種可是狠狠從商人身上挖下一塊肉來。

薑氏父子不是純粹的武夫,討論良久,認爲這是中央對於東魯的一種經濟打壓。

練兵是要錢的,東魯改革軍制,常駐軍力達到驚人的十二萬,是四大諸侯之最,每一日的開銷都十分驚人,若不是大力發展商業,在東平城的聚寶盆內分了一盃羹,早就支持不下去了。

現在新稅一上,收入的一部分要通過稅,上繳中央,不裁軍也不成了。

軟刀子割肉!

不過值此敏感關頭,東魯心懷顧忌,不想和中央直接繙臉。

陽奉隂違也不能太過分,薑子牙雖然好對付,但畢竟涉及陛下的顔面,如果敬酒不喫,指不定得喫罸酒。

冀州之戰後,他們認識到,即便東魯最得意的大軍,與中央軍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謀反是不現實的,未免雙方撕破臉皮,落得像西岐那樣兵戎相見的地步,還是退讓些比較好。

於是乎,東魯在薑子牙的數度逼迫下,終於開始稅收改制。

薑氏父子竝不慌,反正稅收之事,貓膩甚多,最終上繳多少,還不是由東魯官員說了算?

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正是東魯悲劇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