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炮灰婆婆的人生(快穿)第71节(1 / 2)





  无论李家众人关系如何,外人眼中,李老大夫妻俩特别有福气。手握几十两银子,这辈子躺着都花不完,格外让人羡慕。

  所以,看到夫妻俩都是夸赞最多。李老大本身爱吹牛,又爱喝酒,随着天气变冷,去地里干活的人越来越少,找他喝酒的人就多了起来。

  这一日傍晚,李老大醉醺醺地从外面进来,走路都踉跄着,根本站不稳。胡氏见了,气道:“天天喝,怎么没有醉死你?”

  一边责备,一边上前去扶人。

  李老大靠在她身上,眼神迷蒙地在院子里搜寻了一圈:“秋宁呢?”

  “早睡了。”胡氏没好气道:“要不是为了等你,我也早睡了。”

  李老大像是随口一问,倒上床后晨晨睡醒。

  翌日早上,柳纭娘还没起身,听到外头父女俩又吵了起来。她站在窗前,见李老大一双眼睛瞪得比牛眼还大:“我是你爹,我不会害你,我又不占你的便宜,铺子买来放在你自己名下……”

  “我不买,我就喜欢银子。”李秋宁一步步往后退:“奶,我爹他又发疯。”

  李老大气不打一处来:“你才疯。”他撸着袖子,露出结实的胳膊,恶狠狠道:“你个死丫头别不识好歹,我要不是你爹,才不会费这些心神。”说着,又看向柳纭娘:“娘,这银子放在家里,哪有拿出去生银子好?就算是买了铺子,每个月也有租金,只凭着那些,我们一家人吃穿都够了。可这死丫头,愣是不答应,倔成这样,简直气死个人。”

  “我不买,”李秋宁大吼:“我自己的银子,就是拿来丢进水里,那也是我自己的事。”吼完后,看到父亲凶神恶煞的脸色,转身就扑进了柳纭娘怀中:“奶,你要帮我。”

  柳纭娘不赞同地看着李老大:“你有没有脑子,别几杯马尿一灌,就觉得别人说什么都是对的。就算你说得有道理,可银子是秋宁的,她不愿意买铺子,你就不能强求。”

  “我这是为了她好。”李老大一脸恨铁不成钢:“几十两银子要是拿出去放利钱,每月能有十多两,都能买一个院子了。”

  柳纭娘不客气道:“你有本事,自己去赚几十两回来放利钱,别打你闺女的主意。”

  李老大挠了挠头:“我只是借,以后会还给她的。”

  合着买铺子是假,放利钱才是真。

  “你要是不清醒,就去用冷水洗把脸,古往今来,放利钱的逼得□□离子散,现在还逼死人,有几个能得善终?”柳纭娘怒斥:“趁早给我打消了这个心思。”

  李秋宁站在屋檐下偷瞄自己祖母,忽然就觉得她像是变了一个人般。

  一般村妇,听到每月十多两,大概什么都顾不上了。

  李老大这大早上的被训斥一顿,心里很不服气:“娘,大家你情我愿,这有什么不好?”

  柳纭娘看着他,又看了看院子里剩下的两兄弟:“你们觉得呢?”

  李二缩了头,假装没听见这话。

  李老三有些尴尬:“我觉得大哥说得对。”他还冲着李老大笑了笑:“大哥,都说打虎亲兄弟。往后你收债时,尽管找我。回头请我喝顿酒就行。”

  李老大找到了赞同自己的人,飞快道:“呐,三弟也觉得挺好。”

  柳纭娘看着他们,心里只替夏桃子觉得不值,一辈子辛辛苦苦,就养出了这几个玩意儿。

  86. 偏心婆婆 十九      李秋宁气得浑……

  李秋宁气得浑身发抖, 嘴唇都在哆嗦。

  这个时候,她远没有后来做侯夫人时那般从容。其实,上辈子也发生过这些事。

  李老大一家想把她的银子拿去放利钱, 也将她定给了何家,彼时,夏桃子身子大不如前, 不知怎的, 这些事就都成了她做的主。

  其实那时候她精力不济, 家中没分家, 三兄弟恨她非要把一家人捆在一起,始终不肯拿银子分家, 又恨大房的炫耀劲, 一家人吵吵闹闹。

  那时候的大房, 早已经不愿意听她的。

  “奶,你要帮我。”李秋宁满眼哀求。

  “没事,多大的事,也值当哭?”柳纭娘摆了摆手:“回去洗漱, 早点睡。”

  李秋宁烦透了父亲的短视,转身就走。

  那边越说越兴奋的兄弟, 两人终于发现不对,急忙道:“娘, 这么好的事, 你就答应了吧。”

  不知不觉间, 家中所有人对夏桃子都已改了态度。

  譬如, 以前李秋宁绝对不会求到祖母面前,兄弟两人商量好的事也不会寻求母亲的意见。

  柳纭娘面色淡淡:“还是那句话,你们要是有本事, 自己赚银子来收利钱,谁也拦不住。”

  李老大噎住,面色乍青乍白。

  李秋宁最近没有往家里挖药材,但也上山了的。她和以前一样,把药材的位置标记好,三天两头去探望。

  转眼入了冬,外面上了冻,活是干不成了。家家户户都关起门来猫冬。

  柳纭娘的日子很好过,但是,冬天一来,几个孩子不干活,她就没再叫他们吃饭。

  几个萝卜头留在自家,瞬间就感觉到了不同。每天吃糠咽菜,活着只是为了不饿死而已。

  李秋义忍不住了,悄悄摸到柳纭娘的窗前:“奶,有事做吗?”

  柳纭娘心下失笑,摇头道:“没。”

  李秋义:“……”

  他很失望。

  前些日子很累,但吃得好,那时候他还想歇着,等到真正歇下来,才发现还是累点好。

  几个孩子过得挺煎熬,大人们也挺煎熬。尤其是大房,李秋宁不愿意拿出银子来,家中吃糠咽菜又要闻着隔壁的饭菜香,简直是每天都在上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