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五八章 开明君主(2 / 2)

其二,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朱元璋是个汉人,所谓的淮西布衣出身,所以明朝的皇帝们在种族问题或者民族问题上,他们没有满清皇帝那样狭隘,有那么多基于种族或者民族身份的私心杂念。

后世的满清统治者为什么做出那么多匪夷所思的卖国举措,签了那么多匪夷所思的卖国条约,完全就是崽卖爷田心不疼,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些祖先来自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的满洲权贵们,没有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华夏子孙,与绝大多数中国人不是一条心。

他们唯恐汉人得了势他们就倒霉,所以到了最后,也才有了慈禧老妖婆那句“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名言”。

这一次,崇祯皇帝一行在八里桥简单吃了午饭,向毕懋康、孙元化等人,交代了武备院今后的几项重点任务之后,带着随行人员,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八里桥,回到了通州城。

一行人在通州城里停留了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崇祯皇帝分别抽空接见了三拨人。

一拨是衙门同样设在通州城中的户部仓场总督南居益,及其手下属官,向他们布置了以市价继续大量收购储藏京畿之地粮食、布匹等物资的事宜。

在明末天灾人祸频发的情况下,粮食布匹等物资永远也不能嫌多。

另一拨是农事院的徐骥和王征等人,接见的时候对他们这些人以及农事院近一年来的表现,狠狠地勉励了一番,告诫他们再接再厉,利用成立一年多来辛苦树立起来的好名声,向着北直隶以外的其他地方如山东、徐淮、河南等地,继续推广玉米、番薯、土豆等新型高产农作物。

最后一拨,则是集中接见了目前身在通州城内以及城外附近的西洋夷人,其中有罗如望、熊三拔、罗德里格斯、迪亚士,以及汤若望、安东尼奥-德-卡波等人。

接见的时候,崇祯皇帝问这几个人,如果有什么要求想向他提出的,现在就可以提出,皇帝能够答应的,一定会答应他们。

而其中罗如望、汤若望、熊三拔这些传教士提出了想在通州附近购买土地以便建设教堂、居住传教的要求,崇祯皇帝略一考虑,就答应了。

但是,他也趁机附加了三个看似简单的条件:第一,西洋人在大明领土范围内购置土地或者房屋安居,必须当地居住生活三年以上。

这个没什么可说的,后世中国人自己想在北京买个房子落个户口,还得工作上几年纳税几年什么的,别说你是外国人了。

第二,凡是泰西诸国传教士者,必须翻译一本以上西洋科学著作,在大明公开出版或者献给朝廷。

第三,非传教士者的泰西诸国之人,要在大明领土范围内购置土地或者房屋经商居住,必须有在大明朝廷或者军队之中任职或者服务的经历。

这几个条件符合人之常情,所以崇祯皇帝一提出来,这几个人虽然面面想去,但也实在没什么可说的。

再说这几个条件,与之前朝廷的答复相比,已经算得上是很开明的了,而且他们这些人基本上再过一段时间也就够了。

至于罗德里格斯、迪亚士、安东尼奥-德-卡波这几个商人、水手、退役军官出身的红毛夷,提出的要求与传教士大不相同。

他们希望可以在京师以及京畿之地经商,乃至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开设厂矿。

比如罗德里格斯提出想要经营葡萄牙与中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而卡波和迪亚士则想要在八里桥开办自己的火药厂。

这些人从濠镜澳来到大明京师少则半年,多则一年,虽然目前都在为大明的朝廷服务,但是始终还是没有忘了前来大明京师的那颗发财的初心。

对此,崇祯皇帝想了想,也都同意了。

不过条件当然也是有的,第一,泰西诸国人等,在大明领土之内,不管是经营进出口贸易,还是开设厂矿作坊,将来交易的对象只能是大明的朝廷和朝廷授权的商家。

第二,泰西诸国人等,在大明领土之内,不管是经营进出口贸易,还是开设厂矿作坊,除按市价购买商铺、厂矿所在土地之外,根据经营军用或者民用物资的区别,还必须要接受十税一或者五税一的税率。

对于这个时代的泰西诸国来说,经营商业要缴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没有什么可说的。

再说,对方是大明朝的皇帝,金口玉言,也容不得你反驳啊!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人来到大明京师这么久,也总算是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复。

而眼前这个皇帝给他们的印象,比起他们之前所见过的其他东方国家的君主,已经算是开明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