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一零章 喜讯连连(2 / 2)


与此同时,来自京师朝堂和南京各部院寺监的贺表,以及来自大明各地督抚大臣们的恭贺大捷奏折,一封接着一封地从各地送到了通政使司,又从通政使司送进了内阁或者军机处,然后再送到皇帝在乾清宫的书房之中。

而当初那些上书反对皇帝御驾亲征的两京大臣和地方督抚们,如今仿佛全然不记得了当初如何信誓旦旦地反对的了,只是众口一辞地恭贺皇帝陛下亲征大捷之喜。

在这众多的贺表之中,还有一封被通政使司归类分送到军机处的报捷奏章。

这是一封来自广州、由两广总督王之臣和广东巡抚王业浩联名呈递的报捷奏章。

两人在奏章之中报告了粤北民乱首领陈万伏法的消息,报告了其中的过程,并对接下来的剿抚问题上请示朝廷的意见。

五月末以来发生在粤北的种蓝制靛业者的暴乱,在八月初的时候,发展到了顶峰阶段,不仅在粤北声势浩大,而且还波及到了桂东、闽西和赣南等地。

除了首先在粤北起事的陈万这个大头领之外,桂东、闽西、赣南甚至粤东等地接连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民乱首领。

什么曾阎罗、叶仙婆、张粗鳞等等歪门邪道、三教九流的人物,也都趁机拉起了队伍占山为王,搞得粤北、闽西、赣南山区一片大乱。

这些人中,有一个跟着陈万一同起事的同伙钟凌秀,奉命拉了一彪人马往粤东发展,并且很快就在粤东潮汕地区搞出了不小的动静。

然而前往潮汕地区发展的钟凌秀,却没有料到,他在粤东潮汕一带山区的兴风作浪,却严重威胁到了郑家在漳州的利益。

这个时代,虽然粤北、粤东的朝廷卫所军队,已经超过半数以上都废弛了,但是郑芝龙兄弟设在漳州南澳的总兵府麾下,却有着一帮如狼似虎的郑家军队。

而且这支郑家军还有着一支具有强大机动性的海上船队。

于是,八月末的时候,盘踞在潮州府以北饶平一带的钟凌秀所部两千余人,在围攻饶平县城的时候,遭到了郑芝龙弟弟郑芝豹的率军突袭。

钟凌秀所部乌合之众一部分被杀,大部分逃散,而钟凌秀本人被郑芝豹生擒活捉。

要不是这个钟凌秀头脑灵活,投降得快,很有可能当场就被嗜杀成性的郑芝豹给砍了。

最后,郑芝豹听从随军谋士的建议,让人写了一纸捷报,将钟凌秀以及跟着钟凌秀投降的一部分贼军,献给了闽浙总督温体仁。

而正愁麾下没有能战之军,一直没有战功的温体仁,立刻行文对郑芝豹大加褒奖,传令他将钟凌秀等人移交给广东军队,同时令他以闽浙军队的名义,与两广军队一起,会剿粤北陈万之乱。

这是粤北之乱发生后,崇祯皇帝曾经下达给闽浙总督府和两广总督府的旨意。

如今,温体仁这么做,一举两得,一方面驱使郑家去为朝廷打仗,一方面也算是执行了皇帝的旨意。

就这样,到了九月末,随着广西巡抚李逢节从贵阳率军回师桂东,两广与福建军队对粤北乱民形成了包围的态势。

而之前被郑芝豹生擒的钟凌秀,在交给了广东参政洪云蒸之后,立刻就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分守粤北的广东参政洪云蒸,采用了“虚抚实剿”的策略,许给钟凌秀一个守备的官身,让他前去面见陈万,称两广总督王之臣愿意招安陈万及其麾下,并与陈万约定在连州的阳山见面详谈。

陈万本人原是连州种蓝制靛的行会之首,也曾是当地有名望的豪富之家,起事之后本就有不甘做贼之心,见曾经的同伴钟凌秀摇身一变成了朝廷命官,心中动摇,遂答应率军到阳山赴宴。

十月初六,陈万从盘踞的山寨下山,带着几个头领,按照约定率领千余人马,来到了阳山,与洪云蒸见面商谈招安事宜。

然而一等陈万带着几个头领及贴身护卫进入庙中,在毫不知情的钟凌秀介绍之下与洪云蒸见了面,洪云蒸立刻就翻了脸。

洪云蒸身边护卫之人虽然只有三百余人,却全部来自广东顺德武进士朱可贞从讲武堂毕业回到广东之后招募训练的督标精锐。

这些督标新军个个装备精良,不仅人人装备了按照武备院规格,由佛山铁冶厂锻制的制式板甲,而且人人还都装备崇祯一式燧发火枪。

燧发枪不需要点燃火绳这个明显惹人怀疑的动作,只需要扣动扳机即可。

这个先发优势,自然不是只装备了长枪腰刀的陈万麾下,所能够抵御得了的。

结果可想而知,陈万等苗瑶乱贼头领们,当场被乱枪打死。

包括因为成功劝说陈万等首领下山而意气风发的钟凌秀,也被洪云蒸、朱可贞下令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