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五一章 就是你了(2 / 2)


剩下的一些被崇祯皇帝看好的人,多数都是年轻一辈的武将,比如虎大威、猛如虎、黄得功、尤养昆等人。

这些人,在对皇帝的忠诚度上应该没有问题,率军打仗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若说控制进入缅甸的云贵土司们,应对缅甸将来错综复杂的局势,他们恐怕就要差得远了。

所以想来想去,崇祯皇帝也没有定下这个人选,今天借着召见东吁王朝使节的机会,询问内阁大臣们的意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不过马乾突然冒出来毛遂自荐,却让崇祯皇帝顿时眼前一亮。

虽然不知道这个马乾在这一世没有经过前世的挫折磨难,到底还有没有上一世那样的能力与手腕,但是冲着他刚才说出来的一番话,崇祯皇帝还是下定了决心,就是他了。

崇祯皇帝看了看文华殿中的几个内阁大臣,见他们无人说话,遂站了起来,从御座前面的台阶上走了下来,朝着马乾走了过去。

李国镨、孙承宗、徐光启三位阁老,见崇祯皇帝离开御座,也都各自站了起来。

只见崇祯皇帝走到马乾的面前,低头看着跪俯地上的马乾,说道:“你能有如此志向,说明朕并没有看错你!朕心甚慰!朕心甚慰!爱卿平身!”

崇祯皇帝一边说着这话,一边弯腰伸出一只手来,将跪着的马乾从地上搀扶起来,同时对他说道:

“就是你了!缅中镇守使的位置,朕交给你了!”

刚刚站立起来、还没站稳的马乾,听了崇祯皇帝的这个话,当下立刻就又跪了下去,一边激动地谢恩,一边大声说道:

“陛下之恩天高海阔!陛下以缅中之地托付微臣,微臣誓为陛下守之拓之,必不使当年安南之憾事重现于缅中!”

事情发展到了这里,缅中镇守使的人选自然没有悬念,以李国镨为首的内阁大臣,也都听见了崇祯皇帝的口谕。

而方才马乾所说的那些话,尤其其中所包含的一腔热血与赤忱,也打动了这几个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臣,即便是心中仍然有些疑虑,但终究都没有站出来提出异议。

崇祯皇帝看着几个内阁大臣都是看着马乾不语,知道他们也基本认可了这个安排,于是说道:

“军机处尽快以上谕发往南京兵部、行五军都督府并云贵总督府,朝廷收回阿瓦城,并在阿瓦城设立缅中镇守府,以军机处舍人马乾为缅中镇守使,许从湖广、四川、云南三地招募汉民前往驻屯,镇守府军民事务悉归云贵总督府节制指挥,所需军械物资皆由南京兵部调拨,经由云贵总督府转运!”

说到了这里,崇祯皇帝看了看马乾,接着说道:“至于缅中镇守府所需之文武官佐,皆由马乾奉此上谕抽调!

“文官可从南北两京之国子监遴选,武官可从京师讲武堂征用,其他诸如南都京营,云贵总督之麾下,皆在备选之列!

“凡被选中前往者,皆可官升一级,被选中而抗拒迁往者以抗旨论处!”

崇祯皇帝说完这话,就带着身边的内臣与侍从们离开了文华殿。

三个内阁大臣没有异议,一起躬身领旨,而马乾则再一次领旨谢恩。

三十岁的马乾,在崇祯皇帝的身边担任军机舍人不满一年,不过对于崇祯皇帝的许多想法,却是十分清楚。

崇祯皇帝把这些人物弄到自己的身边来,当然有就近考察的因素在内,但是他的更主要的目的,则是把这些弄到自己的身边,随时随地亲自指点培养,将自己的一些想法灌输给他们。

让他们这些人在拥有原本历史上的那份忠诚与能力的同时,增加一种原本历史上所不具备的见识与眼光。

比如说缅甸的问题,崇祯皇帝让云贵土司们进军缅北之地,目的不光是借着封赏他们战功的机会祸水南引,更重要的是,他想要在大明朝的西南版图上打通一个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

让大明朝的西南地区,从此不再是一个僻居西南的纯粹内陆之地。

这个想法或者说这个战略,经过崇祯皇帝一再的讲解,并且三番五次地领着身边的中书舍人和侍从武官们,在武英殿的皇明沙盘旁边研究推敲,自是皇帝身边的这些人所领会。

马乾当然也不例外。

这也是崇祯皇帝短时间内就决定让他去阿瓦发展的原因之一。

至于其他的原因,当然也有。

比如说,马乾本人正好出身于云南昆明,本身又是被朱燮元所推荐才得到京进入国子监,从此平步青云,此番再回西南、去当缅中镇守使之后,重归云贵总督朱燮元节制指挥,也算是水到渠成、理所当然了。

于公于私,皆得其便。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