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零零五章 河湟之野(2 / 2)

隶属西宁卫的撒拉人不多,约有两千户撒拉人家,只设有一个副千户的职位。

说起来,他们原也算是木速蛮的一种,只是在崇祯二年的木速蛮之乱中,西宁卫所辖的汉化撒拉尔人,站在了官军这一边。

统治撒拉尔人的韩氏土司家族,继续接受李弘嗣这个西宁卫指挥使的指挥,跟着西宁官军与西宁周边河湟之地的其他木速蛮乱军奋勇作战。

与此同时,他们对西宁周边的其他白帽木速蛮们也是大开杀戒,从而取得了李弘嗣的继续信任。

而这个韩愈昌的父亲,也即循化撒拉尔人的土司副千户韩进忠,更是死在了与其他木速蛮的战斗之中。

作为韩进忠的儿子,年纪轻轻的韩愈昌随后在李弘嗣支持下,接掌了其父的职位。

只是这一年多来,西宁与朝廷的联络断绝,韩愈昌的职位还没有来得及得到朝廷的正式确认。

当日傍晚,韩愈昌率领着西宁城内仅剩的一支撒拉尔人骑兵奉命出城冲阵。

然而刚刚出城不久,韩愈昌族弟撒拉尔土百户韩承恩率领的撒拉尔人骑兵,就陷入到了大西营贼军的重围之中。

韩愈昌远远看见一马当先的族弟韩承恩冲阵失败,陷入贼阵,当机立断、调头奔回,带着剩下的数百骑又奔回了城中。

而这个时候,李弘嗣和李振声所率领的军民百姓,还没有在城中集结完毕。

结果,这么一次突围除了白白损失了韩承恩以及所带的半数撒拉尔骑兵之外,什么目的也没有达到。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李弘嗣与李振声率领的西宁城军民,一次又一次尝试突围失败,而张献忠、蔺养成所率领大西营和争世王营将近两万人马,也是一次次又一次不惜死伤地向着西宁城发动进攻。

若是搁在以前,张献忠及其麾下大西营的部将们,是不会对着一座坚城一而再、再而三地主动发起猛攻的。

但是这一次却不同了,因为他知道了西宁城内的情形。

韩愈昌的族弟韩承恩坠马被俘之后,很快就选择了投降,并且将西宁城中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全部都告诉了张献忠及其麾下众将。

一听说西宁城中是这个情况,张献忠自是大喜过望,一边让韩承恩想办法招降其族兄韩愈昌,一边亲自督率主力猛攻西宁南门,打得西宁南门几次摇摇欲坠。

到了二月底的时候,西宁城守军的最后关头终于到来。

西宁城本就断粮多日了,在这一个多月的守城作战之中,因为突围无望,原本舍不得杀食的撒拉尔骑兵的最后一批马匹,也被饥肠辘辘的官军陆续杀食。

三月二日夜,西宁卫世袭指挥使李弘嗣带着韩愈昌等一众部将巡视城防,行至南门城头之时,被韩愈昌暴起刺杀,城头随即一片大乱。

早就准备好了的韩愈昌所部人马,趁乱夺占了南门,并从内部打开城门,向城外的贼军献出了他们已经坚守一年半的城池。

并不是韩愈昌想要投降八大王张献忠这个流贼头领,若是他能够选择的话,他倒是更愿意向当初围困西宁城的林丹汗投降。

好歹察哈尔的林丹汗也是正儿八经的蒙古大汗,是他老韩家在归降明朝之前所世代效忠的蒙古主子的嫡系后裔。

他之所以最后投降了他自己心里都看不起的流贼,是因为他实在是走投无路了。

李弘嗣也好,李振声也好,他们在突围无望之后,都已经做好了与城同殉死节的准备。

可是他韩愈昌毕竟是个撒拉尔,虽然在木速蛮之乱中选择站在朝廷这一边,但却犯不上为了这个对西宁城见死不救的朝廷殉节。

尤其是当他在守城战中发现,自己那个落入贼手的族弟,并没有被城外的贼军所杀,反而还当上了一个头目的时候,他很快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