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零一二章 为时过早(2 / 2)


一开始,当崇祯皇帝得知,这个黄宗羲在国子监里读书的时候,心里当然没底。

不过后来没过多久,锦衣卫和东厂呈报的各种国子监内的动向,就让崇祯皇帝不得不承认人类秉性之强大。

黄宗羲顺风顺水地到了国子监中,却依然表现得十分出众,学业自是不用说了,而他的个性与言行也依旧十分出众。

得知这个情况的时候,崇祯皇帝的心里,真是说不上来到底是何种感受。

一方面他也为这样一个思想家没有沉沦埋没而庆幸,另一方面却也为国子监中出了这么一个类似于张溥的人物而暗自头疼。

这一回,崇祯皇帝自从得知二十一岁的黄宗羲以国子监生的身份参加了本次春闱的考试,当时就下定了决心,要让他一考即中。

这样的人物,可不能再让他在国子监里继续崇尚清议玄谈下去了。

而是要让他尽快接触一些实际的政务,免得他不知道天高地厚,搞乱了目前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士林人心。

崇祯皇帝知道,是自己之前明确抬高内阁的地位,引起了国子监里一些士子的议论,同时也激发了黄宗羲对于重设宰相的主张。

对于黄宗羲的主张,崇祯皇帝的内心深处,其实并不完全排斥。

这个事情,在将来,也许会成为大明朝政体发展的一个方向。

但是他绝不希望看到,这个事情现在就成为朝野士林之间讨论热议的问题。

因为现在搞这个,实在是有点为时过早了。

所有这一切,至少都要等现在的皇长子和皇次子,以及今后可能降生的其他皇子们年纪少长之后,才能做出最后的抉择。

如果其中有足够贤能的人选,那么如今的内阁就还是如今这样的内阁。

如果其中没有一个可堪放心的人选,到了那个时候,才是真正考虑重设宰相的时机。

而且宰相的职务,也不一定还是宰相这个名头,至少内阁总理大臣就是一个不错的名号。

与大明朝的未来有关的所有这些问题,如今的这位崇祯皇帝并不是没有考虑过。

一个来自后世的现代人,怎么可能会不去思考大明朝的未来?

只不过对他来说,眼下的局面与三百年后民国初年的情形颇有几分相似,迫在眉睫的救亡图存的重要性,远远大过了启蒙。

至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以及将来的君主贤能与否对大明王朝的影响,他的心里都有数。

只是如今还远远没到那个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

现在的他,所追求的,自然是能够为所欲为的专制皇权。

因为面对明末的复杂局势,唯有如此,才能够免于覆亡。

且说崇祯四年四月初七日一早,紫禁城的宫门初开,本次春闱的结果就被总裁官徐光启和两位副总裁官何如宠、贾继春三人,联袂送进了宫中。

这次会试录取的贡士,整整五百一十名,他们的姓名、出身、籍贯以及名次等等情况,被一笔一划地誊写在厚厚的一大本奏折上。

四月的京师,天气已经转暖,小草开始从地下冒出头来,树丛也抽出了新芽,就连阳光也显得灿烂了许多,并且开始拥有了炽热的温度。

坐在乾清宫宽畅明亮的东阁御书房里,崇祯皇帝先是认认真真地听完了徐光启、何如宠、贾继春三人关于这一次会试前前后后的情况汇报,然后满怀兴致地翻开了写满名字的录取名单。

这份奏折之上,用蝇头小楷工工整整地写满了一行行的姓名,姓名的后面则跟着各种有关的备注。

崇祯皇帝一目十行地一页页翻看下去,想要先找到黄宗羲的名字。

可是,崇祯皇帝连着翻开了十八个折页,眼看就要到了折子的最后一页,却还是没有找到黄宗羲的名字。

徐光启、何如宠、贾继春看皇帝如此作为,心里都有些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