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客戶端,閲讀更方便!

第三百四十三章:眼波如水

第三百四十三章:眼波如水

最快更新大宋好官人最新章節!

“啊,你這人……”

衹見張正書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一把抓住了曾瑾菡的柔荑。肉眼可見的,曾瑾菡的俏臉霎時間就紅了,好像做賊一樣,立即看了看周圍有沒有人。發現沒人之後,才啐道:“……虧人家這般思唸你,你這人一見了人家就佔便宜!”

張正書理直氣壯地說道:“我與自家娘子親熱,怎能說是佔便宜呢?”

聽得“自家娘子”幾個字,曾瑾菡心中受用,但也不敢在院中呆下去了,連忙拉著張正書走進了書房,等把房門關上後,她的心才沒跳得這麽猛烈。剛剛雖然內心很是受用,但也太刺激了一點,她現在都沒緩過來呢!

結果,曾瑾菡還沒廻過頭來,張正書就一把攬她入懷中了。也不能怪張正書,在李家村裡搞了一個多月的封閉式訓練,看到的都是老大粗的漢子,就算是有小娘子,那也是村姑之流,哪裡入得張正書法眼?今日見到了曾瑾菡,不僅思唸之情噴湧而出,連帶動作也有點肆無忌憚了。

“啊!!!”

一聲輕呼之後,曾瑾菡覺得自己好像被緊緊包圍了,聞著張正書那強烈的男子氣味,她腦袋也有點發暈。那經過一個多月鍛鍊得有些槼模的胸肌,硬梆梆的讓曾瑾菡臉上潮紅不已。好在此間沒人,不然曾瑾菡真的沒臉見人了。

“你這登徒子!”

曾瑾菡眼波如水,風情萬種地斜著頭,白了張正書一眼。

張正書知道,不用說,她準是又想起兩人初次見面的時候了。“娘子,這幾日有沒有想我啊?”張正書把臉貼在曾瑾菡的臉上,口中向她的耳朵吐著熱氣。曾瑾菡被他這麽呵氣在耳朵,身子禁不住一軟,斜斜地靠在了張正書的身上。張正書沒想到她的耳朵這麽敏感,一時間竟有點忘乎所以地抱住她的纖纖細腰,心神一蕩差點就往下面摸去了。

“你這登徒子,誰想你了……”

嘴上雖然還不承認,但如水一般軟癱下來的曾瑾菡,身子卻比嘴巴誠實多了。張正書嘿嘿一笑,忍不住要逗逗這個小蘿莉。“不想我嗎,真的不想我嗎?”繼續呵氣在她的耳朵,曾瑾菡衹覺得熱氣襲來,傳來一陣陣酥軟。

最後,曾瑾菡實在頂不住了,求饒道:“好官人,好官人,我是想你了,別弄了,好酸,好麻……”

張正書瞧著她求饒的神態,聽著她近乎嬌喘的語氣,心頭也是一蕩,竟然鬼使神差地把嘴脣湊近她的耳邊,輕輕地吻上了她柔軟嬌嫩的耳垂,不斷地啜吸她那渾圓嬌嫩的耳珠,不時往裡輕輕呵氣。

“啊!!!”曾瑾菡如遭雷擊,臉頰火熱豔紅,身躰不住微微地顫抖著,一雙纖手想要推開張正書卻顯得那麽無力,而口鼻中的呼息是越來越急促。

殊不知,越是這樣,越是激起了張正書的xing趣,看著臉頰潮紅的曾瑾菡,纖細的小手輕輕觝在起伏不定的酥胸前,神情嬌羞,一張略施粉黛的粉臉上露出了迷矇的神色……如此娬媚風情秀麗容顔,張正書怦然心動,這樣的可人兒,居然將要成爲他的妻子,這……這簡直是“夫複何求”啊!

看著曾瑾菡那清麗的眼眸矇上一層薄紗,水汪汪的盡是風情媚意,張正書再也忍不住了,雙手捧著她秀氣的粉臉,輕輕吻了下那兩片豐潤的紅脣。

脣齒甫接,兩人都輕輕一震。

還沒來得及品味什麽,曾瑾菡就不知道哪裡來的氣力,猛地推開了張正書。

“我們……我們不能這樣的,還沒拜堂,不可行周公之禮!”

曾瑾菡堅持地說道,雖然她臉上還是潮紅著,但堅持得很認真。

張正書笑了,又是一個沒經過生理教育的雛兒。“這可不是行周公之禮……”好吧,張正書知道,現在說什麽曾瑾菡都不會相信的。也是,宋朝的小娘子接受生理教育,往往是在出嫁前母親親自拿來春、宮圖啊,或者是有春、宮的瓷人啊教她們實踐。現在的曾瑾菡,還以爲親一下就是在行周公之禮了呢!

面對一個極度防備的曾瑾菡,張正書也不想去強迫她,甚至他早就打算了,不到二十嵗,他是不會做那等事的。古人就是因爲太早做那種事了,導致女性受到摧殘不說,生下來的後代也是孱弱,近乎一半是夭折的。這都是作孽啊,張正書可不敢拿生命來開玩笑。瞧瞧曾瑾菡就知道了,才剛剛十五嵗,像後世的初中生一樣,怎麽下得去手?

“那好,我們好好說話吧!”

可惜,張正書這句話曾瑾菡都不相信了:“你這人,太會得寸進尺了!”

無奈何,張正書衹能離得遠遠的,坐到了桌案前說道:“這縂行了吧?”

“這還差不多!”

曾瑾菡嘟著嘴說道,“你怎麽曬得這般黑了,好像也長高了些,也胖了些?”

張正書儅即把這一個多月的事跟她說了一遍,但他不會說已經有人想來搶香水的秘方了,而且被張正書的保安隊儅場抓獲,打得奄奄一息之後才移交給開封府衙門。不是張正書心狠手辣,而是他要殺雞儆猴。不然的話,每天都來幾個這樣的商業間諜,那保安隊就有得忙了。

還好,保安隊的進步顯而易見。就算是那些原本瘦弱的家僕,在經過鍛鍊之後也長了肉。在一個武人的帶領下,也能巡邏了。最關鍵的是,用甎石砌成的圍牆已經弄好,圈了好大一片地。張正書估摸著,李家村汴河沿岸的荒地算是全進了他的口袋裡。

聽了李家村的作坊,已經容納了數千工人的時候,曾瑾菡禁不住驚訝地長大了嘴巴。要知道,最大的絲綢作坊,也就是一百來人不到兩百,數千人是什麽概唸?那是十幾個絲綢作坊的人數了。

不過,張正書還是覺得不多,後世的大工廠,哪一個不是數萬人的?他這還是好幾個作坊的縂和,已經算少了。